杏彩体育官网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徐鹏飞:加快推动核工业科技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16 17:07:10 来源:杏彩体育app登录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app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的重要基石,担负着推动国防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发展核工业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核工程董事长、徐鹏飞,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根本也是科技创新。

  “在核科技领域,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核能技术、安全技术和项目管理技术,使核电更安全、经济,而且更好地实现环境友好。”徐鹏飞表示,面向未来,面向国家战略,以中核工程为代表的核工业人要紧紧抓住“两弹一艇”以来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打造先进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核工业核心竞争力,全面建成核工业强国。

  2024年2月22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FCD),标志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正稳步推进。

  而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核工程”)是“华龙一号”研发、设计牵头单位和首堆示范工程总承包单位。中核工程自2007年成立以来,承担36台核电机组的总承包任务,已高质量建成14台机组。万众瞩目的“华龙一号”首堆创造了世界三代核电机组首堆建设最佳业绩,且获得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徐鹏飞: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我今年围绕如何在核能发展中落实新质生产力提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建议建设国家辐射防护研发基地,另一个是建议建立核领域数据中心。

  时代周报:你今年的一个建议是构建以数据和软件为中心的核工业数据中心及数字发展生态,该建议的出发点是什么?

  徐鹏飞:建设数字核工业,是提升我国核能产业新优势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核工业行业数据中心,能够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释放数据价值,降低整个产业链协同成本,形成核工业产业链数据资产,赋能提升研发设计、采购、建安、调试、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高效协同,实现高质量、短周期交付,实现智能制造、模块化施工、数字化调试以及智能化运维。

  核工业是大协同产业,且核工业数据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核领域数据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与投入,协调推进核领域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以数据驱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政-产-学-研-企-用”融合平台,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核工业产业链链长单位优势,以核电设计为试点开展软件应用,逐步辐射核化工、核燃料等领域,分步实施软件应用替代及推广,形成满足核工业持续发展需要的软件产品和研发体系,构建核工业数字化发展生态。

  时代周报: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数据密集型产业。中核集团数据中心建设始末是怎样的?目前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徐鹏飞:2022年12月30日,中核集团核工业数据中心投用暨中国核电安全生产管理平台(ASP-1)发布会在秦山核电召开,标志着中核集团核工业数据中心正式建成投用。

  核工业数据中心是集团公司落实国家“新基建”、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数字核工业”的基础和底座,ASP-1是核电关键生产软件自主可控的重要软件平台,两个项目都具有典型意义,是中核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为建设“数字核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核集团以此为契机,以“中核云”为核心,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应用生态支撑和创新平台,加速“数字核工业”转型升级。

  核工业数据中心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北斗等先进技术,构建集享、安全高效、智能先进的“中核云”平台,推动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从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到集成、从集成到智能的跨越式发展。ASP-1是充分挖掘中国核电三十年从“跟跑”到“领跑”的运行经验,以安全生产绩效模型为内核,将经过检验的最佳实践通过软件平台进行落地。

  时代周报:当前,我国核电产业进入新一轮规模化发展阶段,你怎么看“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核能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徐鹏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中国培养绿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而核能作为全周期碳排放最小的新能源之一,无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优质的现代能源,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小的发电技术之一,在众多能源类型中,具有独特优势。

  一方面,核能的能量密度高,核燃料的裂变能量大约是相同质量的标准煤燃烧释放能量的250万倍,并且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厂一年产生的废物量仅为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的十万分之一。这还仅仅只是核能发电本身所产生的的减碳效能,从更长的产业流程来看,一座百万千瓦的核电厂每年需要补充核燃料仅30吨,一年一辆重卡就可以装下。而同样容量规模的燃煤机组年耗煤量约300万吨,每天都需要40节的火车运送,二者相差10万倍。此间所产生的减碳效能也很可观。

  另一方面,核能稳定性强,是高质量的基荷能源。除开传统的化石能源,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核能也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核能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相比风能受风场大小和风向的影响,太阳能受阴天、多云和季节因素限制,水利发电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效能截然不同,核能发电被控制在反应堆中,更易于管理与控制,可以保证电量的稳定供应。其次,几乎除核能以外所有的新能源,都面临电池储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说在储能技术突破以前,核能仍具备压倒性优势。另外随着核电技术不断发展,新型核电厂对铀资源的使用量可能会更少,以往形成的核废料甚至还可以作为新燃料继续使用。这将使得未来核能的低碳优势更为明显。

  从实际的电力能源体系来看,核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可作为基荷电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通过与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优化能源整体布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越有利于电网对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例消纳。因此核能不断发展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有着事实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电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核电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回收期较慢,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核电的安全问题仍然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需要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核安全水平和信任度。

  时代周报:你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如何才能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徐鹏飞: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的质变,尤其是那些能够颠覆当前生产方式和业务模式的科技革新。因此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根本也是科技创新。在核科技领域,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核能技术、安全技术和项目管理技术,使核电更安全、经济,而且更好地实现环境友好。

  作为中国核工程的研发设计牵头单位及工程总承包单位,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核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核工程是一项高技术密集、高风险、高投入的战略性产业,涉及核电、核化工、核燃料等多个领域,对科技创新的要求非常高。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攻克核工程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如反应堆、燃料、材料、控制、安全等,提升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的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工程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提高核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为我国核工程的发展和国际合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深化核工程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水平。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也是提高核工程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构建核工程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核工程的数字化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监控、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核工程的智能化、精细化、协同化、可视化、可追溯性,实现核工程的优化配置、动态调整、风险预警、故障诊断、智能决策等,提升核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核工程的成本和风险,增强核工程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核工程领域的绿色化发展,推进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互补,提升绿色化水平。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核能的开发利用,提高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实现核能的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要加强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互补,推进核能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低碳化、智能化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为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时代周报:作为“华龙一号”研发、设计牵头单位和首堆示范工程总承包单位,中核工程在“华龙一号”数字化技术攻关中承担了哪些重任?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徐鹏飞:作为“华龙一号”研发、设计牵头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单位,自研发设计华龙一号始,我们便将数字化工作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对华龙一号的数字化赋能,涉及设计、建造、交付等全领域,还负责了基础性的、关键性的核电工业软件开发。“华龙一号”综合协同设计平台改变了传统设计方式,将核电工程设计智能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华龙一号”的信息系统让设计成果可直接对接核电工程的采购、建安、制造以及项目管理环节”。可以说我们一直就将数字化作为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建造的核心工作在抓。

  目前,中核工程的数字化转型在核电、核化工、采购、智慧工程等领域已全面开启,我们已搭建起三维设计平台,实现了全国20 余家单位、数百个终端异地同步的设计方式;制定了核电工程数据移交管理规范、“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数据交付实施方案,首次实现核电工程结构、系统和设备信息的数字化交付;构建了“一个愿景、两个目标、三个转型、四个协同、五大方向”的智能建造发展规划,推进“一软、一网、一硬、一平台”实施;核电领域重要工业软件“核聚众台”已基本完成全部功能开发,实现高效协同助力后续项目实现数字化交付,预计2025年实现依据三维模型交付施工;智慧工程已在漳州、海南、徐大堡、田湾核电上线使用,赋能核电数字化和智能化建造,已初步实现“可视、可感、可控”的设计目标。

  其中我想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的“核聚众台”,它是我们打造的核电产业全生命周期数据资产的数据底座,将实现业务上下游数据流通,逐步沉淀业务中台,支撑未来全部核电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它已具有N个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国产化业务应用系统,以企业数据底座——数据中台为中枢,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数据集成、数据治理形成核电产业数据资产,经由技术中台的数据服务实现数据高效流通,实现多专业设计协同、核电产业链异地协同、核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核电厂数字孪生以及数字化交付等能力。未。

上一篇:上海样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汽集团抢占智能新能源 下一篇:我实现单个自由基量子自旋转换调控
分享到: